|
對月吟詩醉酒,勝卻人間百事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,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流傳至今,經久不息。中秋節的圓滿歡愉裏,從來不缺少酒的身影。月圓乃寓人之團圓,古人以此寄托思念故鄉,思念親人之情,在這一天,無論身處何方,人們都會小酌兩杯,用甘醇美酒搭配香甜月餅,配幾碟小菜,或自酌,或共飲,觀賞月上中天的團圓飽滿,感受煙火人間的熱鬧溫馨。
中秋、品酒、賞月,這幾個關鍵詞第一時間便令人聯想到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》: 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 【宋代】蘇軾 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 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 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 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! 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 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。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 但願人長久,千裏共嬋娟。 這是東坡千古名篇,望月懷人的代表作,酒助詩性,詩抒真意,寫盡了中秋情思,訴盡了生活熱忱。酒與詩彼此依托,相互映襯,豪放的性格,不凡的氣魄,瀟灑的氣質都在歡飲大醉之下被寫進這首詞,盡顯蘇詞的豪放灑脫,清雄曠達。
古往今來,中秋之月激發過多少文人豐富的情感和無窮的想象。這首《月下獨酌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: 《月下獨酌》 【唐代】李白 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 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 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 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 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 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 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 李白,這位繼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、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在這篇詩作中寄托的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,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的豪放個性,感染了後世多少人。若心中愁悶,何不學太白以月為友,對酒當歌,及時行樂?
中秋之美境,在於杯中望月,納花月入酒杯,醉眼朦朧間,花添色來月弄影,且歌且醉且中秋。若有瓊漿美酒相伴,對月思飲,“歌且從容,杯且從容”自是天地肅清,良辰好景。 《一剪梅 · 中秋元月》 【宋代】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,花也杯中,月也杯中。 今宵樓上一尊同,雲濕紗窗,雨濕紗窗。 渾欲乘風問化工,路也難通,信也難通。 滿堂唯有燭花紅,歌且從容,杯且從容。
吟詩作對,把酒歡歌,單月單詩單酒,就已有無盡風情,若對月吟詩醉酒,豈非勝卻人間百事! 上一篇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酒的語言下一篇天涯共此時,把酒慶雙節 |
聯係快色视频在线观看
CONTACT US